学习无止境,在以往的实践与观察中,很多存在着玄学问题的人有一些普遍现象,这里分享一下如何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及可实践的改变方法。
天地之间除了物质世界还有无形的世界,在这其中又包含了宇宙间的高频智慧,也必然会夹杂着大量的杂讯——比如其他人的情绪念头、一些地方中残留的能量信息、甚至一些低频的具有诱导性的意识体。
无论是学习玄学还是佛学等心灵法门相关的,本质上都是在调整自己的身心成长,这种情况下一般感官上会更精细化细微的感知。学习是建立内在的成长,当一个人学习不足时,内在是无法分辨和处理这些五花八门的杂念。所以人会感到困惑,分不清哪个声音是自己的,哪个是外来的。
相当于学习知识但没有过滤,结果必然是乱。业力是人被动地被它拖着走,而功课是人开始有机会主动地去学习和超越它。

外邪由心生,病也是这样。具体是怎么生?如何去避免岔路?
任何外来的念头感觉蛊惑,都无法凭空创造一个东西给人,它只能利用和放大人内心本来就有的东西,也就是那个课题缺口。当内在课题缺口被放大与投射,也可以称之为心魔的显化,就像一个磁铁,会主动吸引并放大世间中所有与这些相关的能量和念头。
比如所关注的事物:灵异 美食 娱乐 自然 学习 宗教等。
这些被吸引来的能量,会伪装成人自己的念头,不断地在人耳边低语,让人去追逐去填补那个感觉。这就是蛊惑诱导。它围绕着人的课题做文章,让人觉得这些想法合情合理,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最深的渴望。
比如桃花磁场能量,能带来积极影响,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事业发展,它都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们的生活,就如同一种圆满安定的爱慕之情。桃花能量泛滥,反而可能勾起更多的欲望和不满足,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更多是空虚不满足的感觉,从而人的想法念头感觉也变成了无意识的业力牵引。
业力是人被动地被它拖着走,而功课是人开始有机会主动地去学习和超越它。人的自性本真是光明的,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它就像太阳,而那些蛊惑的念头或感觉就像乌云。修行不是要创造一个太阳,而是学会如何驱散乌云

具体要怎么做,方式方法是很重要的。💡
下边的这些可实践的行为模式锻炼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阅读的大众。
在奇门遁甲中,九宫的中央是中宫,是帝王所在的位置,是核心和根本。在玄学事情影响的旋涡风暴中,要做的,不是去追逐或扑灭八个宫位的烽火,而是回到中宫,稳住自己的心神。当君主稳定,天下自安。
正如《了心经》说的: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与心无了,永劫沉沦。
第一步:觉察
能观察到所有念头感觉来来去去的觉知,才是你的本真。念头、情绪、感觉,都只是流向你的客人,不把客人错当主人。
第二步:辨别正邪
辨别正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凡是让你心生焦虑、恐惧、贪婪、傲慢、急于求成的念头,无论它包装得多么高大上,都非正道。凡是让你内心趋于平静、清明、慈悲、谦逊、脚踏实地的指引,才是可信的。 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过滤一切信息。
第三步:收回意识
当感觉在飘忽或念头纷乱时,说明能量过于上浮,集中在头部。要立刻把注意力拉回到身体和大地。可以赤脚接触土地树木自然,做一些踏实的家务,比如拖地、洗碗。进行跑步、深蹲等让身体感到沉稳的运动。
第四步:培养定力
当你感到被念头诱导时,把所有注意力收回到下丹田,感受那里的温暖和稳定。可以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内收。当有意识的稳定在下丹田时,头脑中的纷乱念头会自然而然地减少。读经时也可以这样用来减少杂念。
第五步:战略性撤退
当乌云过于浓厚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冲进去跟它搏斗,而是静静地暂时停下来,去读一些圣贤经典,或者看看哲学心理学的书,这些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稳固的世界观。烟消云散后才能看到本真,才是人真正的力量所在

感觉混乱被蛊惑,正是因为人的灵魂正在成长觉醒,旧有的模式和外来的干扰都在做最后的挣扎,这场风暴过后,人将迎来一个更加清明、自主和强大的自己。
玄学这种事,不管是驱邪还是解冤,每个人都有某一世的因果纠缠,当然你能解决完是最好的,累生累世的包括今生造的,解决这些除了你本人的福报和德行外就是足够的金钱当作酬金谢礼来换取法师的消耗。阴的东西力量有多强,就要消耗多大的炁。俗称的过功指的也就是功力的消耗。而所产生的后遗症也不能指望一劳永逸。
《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记载,上至诸天神仙升降,下至鱼龙变化飞走万类,一切众生,各有其业力罪福报对。三元考籍之时,又当随业改形,随福受报,随劫轮转,随业生死,善恶随缘,无复差别。
总之,人要福慧双修,行善积德。
当然这里边还存在着职业习惯有关。比如人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的职业习惯,是导致并放大所描述的那些感觉念头非己、被蛊惑诱导等一个核心物理层面的原因。
上盛下虚
长时间集中精神对着电脑时,全身绝大部分的精气神意识都会被调动到上半身,尤其是头部和眼睛。特别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因为能量上浮,下盘就会空虚,这和中医及打坐还有学习武术等类型里是讲的一个道理。与此同时,人的下半身腰、腹、腿、脚是久坐不动的,能量流动极少,处于一种空虚阻滞的状态。这就形成了中医和道家所说的上盛下虚格局。也就是头重脚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思虑纷飞、精神飘忽、容易胡思乱想、难以接地。 大脑就像一个没有线的风筝,飘在空中,自然就很容易被各种外来念头、磁场信息吹得东倒西歪,分不清方向。这就是人感觉念头不是自己的基础。
身心分离
长期对着电脑,会让人不知不觉地活在头脑里,而忽略了宝贵的身体。也就是如三丰真人在《无根树》里描写的: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当人把身体工具化则会忘记身体的姿势、呼吸的节奏、肌肉的紧张,也就是相当于身心失联,就无法接收到比如心安、踏实、心慌等感受提示,与身体的智慧断开连接,就只剩下了那个在高速运转的头脑,而孤立的头脑则很容易出现描述的问题所影响。
心神耗弱
当心神因为长期过劳而变得虚弱时,会变得异常敏感,但这种敏感不是清明的洞察力,而是一种无法自主屏蔽的、被动的接收。各种杂念、情绪能量、诱导性信息都能轻易地侵入人的意识里。心神耗弱的状态下,分辨和抵抗能力是会下降的,更何况电脑或手机屏幕的蓝光影响,及个人不断刷新的信息、多任务处理工作的压力,都在持续不断地消耗人的心神。
常规的猝死者,大多是这样现象,气血也比较虚弱不堪,不在少数。
这种职业习惯是一种物理层面的器皿一样,如果没有及时改善,则只会把内在的玄学问题被无限放大,非常容易受到无形的干扰。如果再遇到八字里的忌讳的工作环境,那基本上是雪上加霜。因此,解决这种问题的后遗症,必须从调整工作习惯、平衡身体生活开始。这比任何方法都来得直接根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