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戒,道教戒律,亦称“九真妙戒”,为阳人、亡者皆可所持之戒。是九天帝君宣说,佩奉者升入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唐宋元明时期,九真妙戒就是授箓常用的戒条。在皈依三宝(道宝、经宝、师宝)后,传授的九真妙戒戒条。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三十四《文检立成门》有一份九真戒牒,牒文中书写九真戒条,并称九真戒“为登真之户牖,作济死之津梁”。
《元始符命救苦真符告命》说:“此九真妙戒,拔度功德,上生天堂,一如告命。”
《道法会元》卷二十:“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
《紫皇炼度玄科》称:“三洞诸经,四部秘典,说戒法,种种不同,惟无上灵宝九真妙戒之旨,天人共仰,幽显咸尊。无上之上,洞玄之玄,万神之灵,一气之宝,妙贯三才,戒制六情,数定于阳,故分于九,修而不伪,故名为真。凡世仰之,以为城廓;幽显资之,以为梯航;灵魂受之,以为法药。”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籙,生在之日,受大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记载了九真妙戒戒条,受持九真妙戒,金箓宝符,兵灾静息,妖恶自屏,天人称悦,忻国太平。”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记载之《九真妙戒》为:
一者克勤,忠於国家,是念真戒;
二者敬让,孝养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诈,贼陷良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