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是中国民间传说和道教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八仙之一,他的故事众多,流传广泛,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人生智慧。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位背负宝剑、风度翩翩的道士形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吕洞宾的著名故事和传说:
- 黄粱一梦:
- 这是吕洞宾(当时还叫吕岩)人生转变的关键故事。相传吕岩年轻时,两次赴京应试都未考中。一次,他在长安(一说邯郸)的一家酒馆里遇到了一位道士(据说是钟离权,八仙中的另一位)。道士正在煮黄粱米饭,吕岩感到困倦,便枕着道士给的枕头睡着了。
- 梦中,吕岩考中状元,官运亨通,娶妻生子,享尽荣华富贵,位极人臣。但后来又遭遇贬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当他从梦中惊醒时,道士的黄粱米饭还没煮熟。
- 吕岩由此大彻大悟,认识到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梦幻,于是放弃了追求仕途的念头,拜钟离权为师,入道修行。这个成语“黄粱一梦”也由此而来,比喻虚幻的梦想和不切实际的指望。
-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 在吕洞宾拜师后,钟离权为了考验他的道心是否坚定,对他进行了十次考验。这些考验涉及了各种人性的弱点和世俗的诱惑:
- 第一试: 外出归来,家人悉死——吕洞宾不为所动,从容处理后事。
- 第二试: 卖货被赖账——吕洞宾不与之计较。
- 第三试: 遇乞丐索要财物,甚至恶语相向——吕洞宾仍以礼相待。
- 第四试: 牧羊山中,遇虎不惧,反而挡在羊群前。
- 第五试: 在山中茅屋读书,遇美女引诱——吕洞宾不为所动。
- 第六试: 外出归家,家中财物被盗一空——吕洞宾不气不恼,反而耕种自给。
- 第七试: 遇道士卖铜,说买此铜可点石成金——吕洞宾问其变化之术,道士说五百年后会复原,吕洞宾不愿害五百年后的人,拒绝了。
- 第八试: 遇疯道人卖药,说服之即死,可羽化登仙——吕洞宾坦然服下,却安然无恙。
- 第九试: 与众人渡河,遇大风浪,众人惊恐,吕洞宾神色自若。
- 第十试: 独坐室中,忽见无数奇形怪状的鬼魅出现,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杀他——吕洞宾毫不畏惧。又见数十个夜叉押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囚犯,囚犯哭诉是吕洞宾前世的冤家,要他偿命——吕洞宾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理所当然。”准备引颈就戮。忽然空中一声大喝,鬼魅皆无,一人抚掌大笑而下,正是钟离权。
- 通过这十次考验,吕洞宾道心坚定,钟离权才正式收他为徒,传授他道法。
- 在吕洞宾拜师后,钟离权为了考验他的道心是否坚定,对他进行了十次考验。这些考验涉及了各种人性的弱点和世俗的诱惑:
- 斩黄龙:
- 传说吕洞宾学道有成后,云游天下,来到江淮一带,见一条黄龙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吕洞宾义愤填膺,拔出背上的青蛇剑(或称纯阳剑),与黄龙大战。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黄龙斩杀,为民除害。这个故事体现了他作为“剑仙”除暴安良、济世救民的形象。
- 三醉岳阳楼:
- 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吕洞宾曾多次到此。传说他曾三次在岳阳楼喝醉,并在墙壁上题诗,留下了“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等著名诗句。这些故事增添了他的仙气和潇洒不羁的形象。
-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 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俗语,其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版本是:吕洞宾的同乡好友苟杳(“苟杳”与“狗咬”谐音)赴京赶考,吕洞宾资助他并照顾其妻。苟杳的妻子误会吕洞宾有不良企图,后来苟杳考中回来,听信妻子片面之词,也误解了吕洞宾。吕洞宾一番好心反被误解。
- 另一个版本是吕洞宾想度化他的朋友(有时说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所化),但朋友不理解他的好意,反而误会了他。
- 这个俗语用来比喻不识好歹,把善意当恶意,误解了别人的好心。
- 其他传说:
- 点石成金济贫: 吕洞宾常用法术点石成金,帮助穷苦百姓。
- 度化世人: 他常化身各种形象,如卖油郎、货郎等,在市井中观察人心,点化有缘之人。
- 与何仙姑的互动: 八仙之间常有互动,吕洞宾与何仙姑之间也有一些有趣的传说,有时带有戏谑的成分。
吕洞宾的故事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他不仅法力高强,更重要的是他慈悲为怀,乐于助人,不拘小节,潇洒自在,符合了中国老百姓对于神仙的理想化想象。他的故事也蕴含了许多道家思想和人生哲理,如看破红尘、积德行善、随缘度化等。他被尊为“纯阳祖师”,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